江西上饶铅山县葛仙山葛仙祠官方网站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赣(2023)0000139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灵宝文化 >>灵宝派人物事迹 >> 道教灵宝派祖师葛玄为史载植茶第一人的考证
详细内容

道教灵宝派祖师葛玄为史载植茶第一人的考证

葛玄植茶事 文献可采信

———当代各地宣传的六位汉晋真假茶祖茶神考辨

竺济法

  竺济法,男,茶文化学者、家谱学者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摘要:所谓文献,指的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各类信息载体,胡编乱造的不能称之为文献。本文通过对汉代至晋代葛玄、吴理真、梅福、诸葛亮、许逊、支盾六位真假人物、真假茶事的考辨,厘清葛玄是可采信文献记载的中国最早植茶人,吴理真系虚构人物,梅福、许逊、支盾无茶事文献记载,诸葛亮清代记载的茶事传说不足以采信。提出茶文化应遵循学术原则及规范,虚构人物、历史传说不能作为学术依据,重视文献出处,科学鉴别真伪,精准发掘、解读和表述茶文化,杜绝虚假和牵强附会,正本清源,消除海内外人士认知中国茶文化的障碍,把新时期茶文化提升到新境界。

 关键词:茶祖;茶神;葛玄;吴理真;梅福;诸葛亮;许逊;支盾;考辨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35(2017)02-0174-09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原意是指宿贤典籍,当代广义的文献定义,主要指记录具有历史意义的各类信息载体。

 本文特对当下各地宣传的、超越《茶经》之外的六位真假茶祖、茶神之茶事作一考辨。其中葛玄、梅福、诸葛亮、许逊、支盾五位历史名人中,仅葛玄茶事有宋代三种文献,可以相互印证采信,为史载植茶第一人;梅福、许逊、支盾茶事无文献记载,所谓传说均为当代编撰;诸葛亮茶事为清代道光二十年《普洱府志》所载传说,不足以采信;吴理真则为虚构人物。自陆羽以来的历代茶文化专家,均未能找出这些历史名人的茶文化元素,岂能是当代能随意发现的?晋代之前茶事凤毛麟角,有些古人可能还不认识茶,何必要为难他们,一相情愿将他们尊为茶祖、茶神呢?

 从维护文化自信、遵循学术规范来说,此类虚假茶事,尤其是吴理真这样的虚构人物,竟被作为“西汉茶祖”广为宣传,弄假成真,完全违背实事求是原则,违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周国富会长提出的清、敬、和、美之茶文化核心理念,严重损害中国茶文化形象,造成海内外人士认知中国茶文化的障碍,亟须正本清源。

 葛玄——道教祖师之一,尊称葛天师、太极仙翁宋代三种文献记其茶事,史载植茶第一人。

 据笔者查考,在上述当代各地宣传的六位汉代至晋代的地方茶祖、茶神中,仅有葛玄茶事经得起推敲,具有学术价值。

 葛玄(164-244),字孝先。东汉、三国时琅琊(今山东临沂)人,迁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道教灵宝派祖师,尊称葛天师。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出身宦族名门,高祖庐为汉骠骑大将军,封下邳侯;祖矩仕为黄门侍郎;父德儒历大鸿胪登尚书。自幼好学,博览五经,十五六岁名震江左。性喜老、庄之说,不愿仕进。入天台山修炼,遇左元放得受《白虎七变经》、《太清九鼎金液丹经》、《三元真一妙经》等。后遨游山川,周旋于括苍、南岳、罗浮诸山。后汉室倾覆,三国战乱,于是删集《灵宝经诰》,精心研诵《上清》、《灵宝》诸部真经。曾嘱其弟子郑思远,其死后,希望能将上述诸品真经,箓付閤皂宗坛及家门弟子,世世箓传。道教称《灵宝经箓》传自葛玄,故后世灵宝道士奉他为閤皂宗祖师。勤苦修炼,广积功效,遨游山海,擅长治病,收劾鬼魅之术及避谷诸法,更得分形万化之术和灵感应变之法,寿81岁,传死后羽化升仙。

图片

 葛玄与从孙葛洪,在浙东一带民间被尊为大、小葛仙翁,多处设灵峰庵或寺庙祭祀。全国各地亦受到广泛尊崇,近年来,很多地方为其设立塑像或雕像,其中“中国药都”江西省樟树市及该市閤皂山(葛岭)风景区设立了多处塑像或雕像,葛玄被尊为樟树药业的开创者。

 关于葛玄茶事,宋代台州分别有三种方志、诗文记载仙翁茶园,这是非常难得的历史文献,在当代各地宣传的汉晋时代的另外五位真假茶祖、茶神中绝无仅有。

 据成书于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的著名地方志——台州《嘉定赤城志》【1】(卷19)记载:

 临海盖竹山……《抱朴子》云,此山可合神丹。有仙翁茶园,旧传葛玄植茗于此。

 据该志记载,南宋时盖竹山尚有仙翁茶园遗存。该志随后用了“旧传”两字,可见《嘉定赤城志》编撰者是非常严谨的,说明是旧时民间沿袭相传。有仙翁茶园遗存,又有民间传说,可以作为葛玄曾在此山植茶的采信。

《嘉定赤城志》为著名地方志,主纂陈耆卿为著名学者,官至国史馆编修,迁将作少监,终国子司业。南宋时代,茶文化绝没有当代这般重视,不会刻意器重或炒作,否则会留下更多文字,可见是被方志编撰者作为普通事物,不经意间留下的一笔,真实可信。

 与《嘉定赤城志》可以相互印证的是,同为南宋时代,另有两位著名诗人、道家,用诗文记载了天台山上的葛仙茗园。

图片

 南宋著名地方志——台州《嘉定赤城志》卷19关于葛玄植茶的记载

 南宋台州宁海(今宁波宁海)籍著名隐士诗人、学者胡融,在五言诗《葛仙茗园》中,对葛仙茗园的优美风光和仙翁茶品作了热情赞美:

绝巘匿精庐,苍烟路孤迥。

草秀仙翁园,春风坼幽茗。

野僧四五人,脑绀瞳子炯。

携壶汲飞瀑,呼我烹石鼎。

风涛泻江滩,松籁起林领。

七碗鏖郝源,一水斗双井。

我虽冠屦缚,心乐只园静。

濯足卧禅扃,幽梦堕蒙顶。

 胡融(1131-1230),字子化,又字少瀹,号南塘、四朝老农,世居宁海县城,终身隐居南塘不仕。著有《菊谱》、《土风志》、《历代蒙求》等。

 诗歌描写了莺飞草长的春茶时节,诗人与四五位僧人,在犹如仙境的寺院精舍,用石鼎烹茶,茶味甘美,堪与当时著名的福建建州(今南平市)郝源茶、江西双井茶、四川蒙顶茶媲美,饮后心旷神怡。晚上留宿禅寺,梦中仿佛飘飘欲仙……

 虽然该诗未记载游览的是临海盖竹山还是天台华顶山的葛仙茗园,但从诗中“绝巘”、“精庐”、“飞瀑”等句子来看,是天台华顶山。

 另一则提到葛玄在天台山种茶的文献,是颇有诗文造诣的南宋著名道家白玉蟾(1134?-1229?)。他在《天台山赋》记载葛玄曾在天台华顶山种茶:释子耘药,仙翁种茶。其中“释子”指天台山僧人,“仙翁”即葛玄。

图片

天台华顶山归云洞,茶叶与云锦杜鹃共生。1999年,天台县人民政府在当地设立“葛仙茗圃”纪念碑

 作为文学作品,胡融与白玉蟾在诗文中同时写到葛仙茗园和仙翁种茶,完全是他们当时当地所见所闻所感,是个人文学风格的自然流露,在不经意中记载了葛玄植茶之史实。

 根据这些文献记载,葛玄分别在台州修道之地临海盖竹山、天台华顶山植茶,今临海盖竹山葛仙茶园、天台华顶山归云洞葛仙茗圃遗迹尚存。

 宋代同时有三种文献记载葛玄植茗或葛仙茗园,足见葛玄植茶真实可信。

 明清时代,记载葛玄茶事的《天台山全志》等文献更多,这里不作赘述。笔者另有专文《葛玄——史籍记载最早的植茶人——兼论葛玄即汉仙人丹丘子》。

 梅福——东汉著名隐士,无茶事记载各地民间多有纪念设施。

 自2011年以来,杭州临安市每年举办“中国(临安)茶祖文化旅游节”,树西汉著名隐士梅福为茶祖。2011年出版的《临安县志》,记载梅福曾在临安九仙山隐居植茶云云。

 梅福(约前44-约44),字子真,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少年求学长安,精通《尚书》和《谷梁春秋》等经典。西汉南昌县尉,后去官归寿春。经常上书言政。梅福最初隐居于南昌城郊之南,垂钓于湖。东汉时,他垂钓之处被称为梅湖,并建梅仙祠祀奉。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梅福改姓更名。旋即离家遁世,云游浙东四明,与女婿严子陵会合,寻找僻静之处,到浙东余姚梁弄东明山隐居,搭草棚,筑石库,修道炼丹,为山民治病,曾撰《四明山志》,惜已散佚,可见他在当地住过一段时间,缘分不浅。当地今有梅仙井、梅福草堂等纪念遗迹。梁弄为晋代名茶瀑布产地产地,《茶经》记载的虞洪遇丹丘子获大茗的著名故事,即发生在梁弄。

图片

 梅福在江西、浙江、安徽等地均有隐居地,今很多地方仍有纪念设施,如舟山普陀山梅岑山建有梅福禅院,传梅福曾到该山修道。南宋绍兴二年(1132),高宗赐封梅福为“吏隐真人”,南昌建有吏隐亭,又名梅仙亭。安徽省六安市万佛湖有梅仙岛,相传梅福在此成仙而得名,当地塑像纪念之等等。

 关于所谓临安梅福植茶的来龙去脉,笔者非常清楚。2003年,笔者与杭州钱时霖先生合著《中华茶人诗描》,临安旅游局写作新闻报道、热爱茶文化的杨一平先生发来资料,说梅福曾在临安九仙山隐居植茶,目前其后裔在东天目山梅家村以植茶为生,其中一支从当地迁居杭州西湖梅家坞,在那里培育出了稀世珍品龙井茶,并说有当地方志为证。这一事迹似乎顺理成章,但我们从未看到过梅福植茶及其它茶事,几次联系杨先生,又拿不出任何文献史料,只是他为宣传当地茶文化而想象出来的故事而已,最终被我们否定。我们之所以这么慎重,如果真有其事,将为中国茶文化之最。

 杨先生曾在一些报刊发表梅福临安植茶之说,地方上需要茶文化代言人,新版《临安县志》正是采信了他之所说。笔者注意到,2016年9月新版的《临安市茶文化志》,有两处记述梅福植茶,表述均为“相传”。实际上,传说亦需要文献依据,如果没有文献记载,所谓“口口相传”很难成立。试想,梅福是2000年前的名人,过去未见传说,现在才冒出传说,岂不牵强附会?

 吴理真——南宋以后出现的虚构人物,此前文献查无此人。符合诸多虚构特征除了古今闻名的太极仙翁、史载植茶第一人葛玄,上文梅福、包括下文诸葛亮、许逊、支遁四位,虽无茶事记载或不足以采信,但他们作为著名历史名人,在当地或全国均有广泛的民间尊崇,有诸多纪念设施,是很多文学或演艺作品的故事素材。而近年四川雅安炒作的所谓“西汉茶祖”吴理真。【2】除了当地当代大肆宣传外南宋以前任何文献查无此人,没有描写其事迹的古代文艺作品。外地民间没有尊崇祭祀设施。这就是真实历史名人与虚构人物的最大区别。

 关于吴理真,目前能追溯到的原始出处,是成书于清道光丙午年(1846)的《金石苑》之《宋甘露祖师像并行状》(以下简称《行状》)。《金石苑)作者为清代官员、大学者刘喜海(1793~1853)。顾名思义,收入《金石苑》之《行状》是作为金石碑记辑录下来的。该碑记来源于落款为南宋绍熙三年(1193)的石碑现已散失不存。据刘喜海记载《金石苑》中吴理真画像及《行状》碑文,均为原样临摹,并将年代确定为宋代。目录中列为《宋甘露祖师像并行状》2011年,经笔者广泛搜罗,才将此《行状》复印件公布于世,而此前一直未曾公布,因与当地炒作的吴理真事迹有所出入。【3】

 《行状》原文如下:

 师由西汉出,现吴氏之子,法名理真。自领表来住锡蒙山植茶七株以济饥渴元代京师旱,救张奉枢密二相,诏求雨济时。师入定救早少顷沛泽大通。一日峰顶持锡窠井忽隐化井中,侍者觅之。得石像。遂负井右建以石屋奉祀。时值旱魃,取井水,霖雨即应。以至功名、嗣续、疾疫、灾祥之事,神水无不灵感,是师功德有遗之也。故邑进士喻大中,奏师功行及民,宋孝宗敕赐灵应甘露普慧妙济菩萨像。(注:文中注有“淳熙戊申[1188]敕赐普慧妙济菩萨”)

 时绍熙三年(1193)二月二十六日,勒石于名山县蒙顶山房

图片

根据原始碑石临摹、收录于清代《金石苑》之《甘露祖师行状》复印件

 笔者试译白话文如下:

 法师由西汉神灵转世今为吴氏之子法名理真。从岭南地区到蒙顶山房长驻修行。曾植茶七株以供饮用和观赏南宋高宗时期(南宋第一位皇帝为宋高宗1127-1162年在位)京师临安等地持续大旱,皇上命张俊秦桧枢密二相诏告天下求雨救旱。法师小有神通遵诏入定救早。少顷便大雨倾盆,解除了京师等地广大地区的旱情。一日法师持锡杖到峰顶井里,忽然隐化于井中。侍者寻觅未见衣物尸身仅得石像众人无不称奇遂在井右建石屋奉祀。此后凡干旱之时只要汲取井水即下甘霖。以至功名利禄、子孙繁衍、疾病疫情、灾难吉祥之事,皆可求助神水无不灵感。这是师之功德造福后人也。本地进士喻大中有感于此遂向朝廷上奏,为师请功。淳熙戊申(1188)宋孝宗敕赐灵应甘露普慧妙济菩萨像。(注文中注有“淳熙戊申(1188)敕赐普慧妙济菩萨”)

 时绍熙三年(1193年)二月二十六日勒石于名山县蒙顶山房

 按《行状》中出现的诸多佛教专用名词解读主要记载南宋僧人吴理真求雨显灵等神奇事迹其功绩并非植茶“植茶七株"仅是附记而已。

 因为《行状》中有“甘露”字样当代始作俑者即把此解读为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前50)并前推为甘露元年如采信此说,所谓的公元前53年出世的神僧吴理真,到南宋绍熙三年(1193年)的虚构“四无”碑刻《行状》才露相显灵期间相隔1200多年这样的所调考证认定。违背基本的文史常识和学术规范,岂能作为定论?

《行状》为吴理真事迹孤证,此后相关文献均源于此。540年之后有清雍正六年(1728)设立的《天下大蒙山碑》雍正十一年(1733)编纂的《四川通志》两种文献其中后者记载名山县治之西十五里有蒙山。其山有五岭形如莲花五船其中顶最高曰上清峰至顶上略开一坪直一丈二尺横二丈余即仙茶之处汉时甘露祖师姓吴名理真手植至今不长不灭共八小株"。这显然是对虚构《行状》断章取义之误读,成为“西汉茶祖”吴理真的主要依据。

 一般认为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为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年,因为没有早期僧人去当地的记载。当地就将吴理真的僧人身份,篡改包装成有皇家血统的药农,见下图:

图片

图片

 吴理真究竟是僧是道是药农?属汉属宋属虚构?茶史专家朱自振早在1996年出版的《茶史初探》已明确指出:“关于蒙顶茶系西汉甘露大师(不管此大师是僧是道)手植的传说纯属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多位专家学者提醒笔者《行状》其实是一篇虚构的游戏笔墨,是好事者留下的迷雾,这类情况在古籍中并非个例。撒开西汉不说即使作为南宋人物吴理真也符合以下诸多虚构特征:

 1、按照史学学术原则与规范如在同时代文献中查无此人。即应排除其人其事。孤证不能作为学术依据。自2011年笔者对吴理真提出质疑以来【4】【5】诸多专家、学者广泛求证,迄今为止,没有找到此人南宋以前的任何信息。从史学学术原则与规范来说。在同时代文献中查无此人,尤其是知名人士则可排除不列因此没有任何同时代文献依据。所谓“西汉茶祖吴理真”是无法成立的。而即使排除《行状》属于游戏笔墨和虚构文字作为孤证。也是不能作为学术依据的。

 2、虚构神话不能作为史实采信依据。此《行状》不具备“行状”文体基本要素,吴理真籍贯不详来无影.去无踪生死均为神话,不是真人事迹犹如神话小品而神话不能作为史实采信。

 3、古今帝王领袖敕赐、表彰的人事,当时当地方志不可能不记载。持“西汉茶祖说”者认为,西汉出世的吴理真,受到宋帝敕赐。自古至今,凡帝王、领袖敕赐、表彰的人事都是大事,当时当地方志不可能不记载。尤其是在文书档案比较完备的南宋之后当地当时雅州府、名山县方志岂能不记载?

 4、《行状》无撰书刻作者名号无立碑机构无名氏碑是好事者虚构伪作的重要特征。自古以来树碑立传是中国文化中的大事,尤其是古代树碑立传很不容易。就立碑来说,一般落款都有撰文、书写、刻石者名号或立碑机构。《行状》无撰书刻作者名号无立碑机构无疑是好事者伪作的重要特征。试想如果不是好事者心虚胆怯会留下这样的无名氏碑刻吗?

 这些均说明吴理真是虚构人物而已,所谓”西汉茶祖"已被诸多茶文化专家、学者视为当代标志性虚假茶事之一。

 有人可能会说,葛玄和吴理真同属汉代人士宋代文献记载有什么不同呢?此言差矣!前者为著名太极仙翁中国文化名人事迹载入各种史籍.受到全国各地广泛尊崇而吴理真作为虚构人物仅在当代当地因茶文化兴起才出现尊崇,南宋之前文献查无此人。就茶事记载来说,宋代《嘉定赤城志》及两位著名学者诗文记载其事是具有学术价值的可采信文献而记载吴理真的《行状》纯属游戏笔黑和虚构文字,这类胡编乱造的虚构神话称不上文献不足以采信。所以两者没有可比性。

 诸葛亮——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最早茶事始于清代道光廿年《普洱府志》传说记载。

 近年云南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尊三国诸葛亮(181~234)为茶祖,认为他带兵讨伐孟获等部族首领时。曾在当地六大茶山等地植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尤其是通过《三国演义》小说与影视的广泛传播诸葛亮不仅在华人世界,甚至在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都有极高的人气受到广泛尊崇。

 但遗憾的是《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各种史籍并无诸葛亮茶事记载目前能查到最早的记载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普洱府志)卷十二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茶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韧于莽芝埋铁砖于蛮砖,遗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又莽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

图片

清道光廿年(1840)《普洱府志》记载诸葛亮传说之茶事相关书影

 道光二十年(1840)编修的《普洱府志》离开诸葛亮时代1600多年记的是“旧传"“相传”显然只能作为传说,而不能作为学术依据。

 按照该志理解所谓诸葛亮茶事。其实是后人敬仰他以他作为茶文化代言人编造出他分别在六大茶山埋下兵器马蹬并植茶的传说而已。

 许逊——道家祖师之一,无茶事记载

 2013年6月14日浙江磐安发布《磐安云峰茶共识》其中写到:“东晋时道教祖师许逊云游至此,惊鲜茶之优异,遂授之技艺,宣之四方。百姓感其德为其立庙奉祀开茶文化之先河。"该共识还写到:“至唐,茶圣陆羽登临,列所产‘婺州东白’为名茶,供皇室品用。"

 此外2008年出版的《玉山古茶场》【6】、2014年出版的《云峰茶韵》【7】两书相关章节都将许逊神化为对玉山茶进行过“在制作和营销上全面改造升级”的晋代茶神江西地摊上的一块未知年代未经鉴定的牙板,被认定为许逊牙板。

图片

元代名臣“元四家"之一虞集题赞的“至道玄应神功妙济真君"许边画像

 许逊(239-374?)字敬之,晋代著名道士。南昌县(今属江西)长定乡益塘坡人祖籍汝南(今河南许昌)其父许肃于东汉末年率家避战乱迁居南昌。吴赤乌二年(239)许逊出生于南昌县益塘坡(今麻丘乡)。后乡举孝廉于晋太康元年(280)出任旌阳令人称许旌阳,又称许真君。道教著名人物净明道尊奉的祖师中国民间信仰的神仙。传说许逊斩蛟龙治水受历代朝廷嘉许和百姓爱戴,誉为神功妙济真君忠孝神仙。

 其实关于许逊茶事,任何茶史方志均无记载。许逊是否到过磐安亦未见记载,所谓到磐安“授之茶艺、宣之四方”是2005年以后编撰的故事子虚乌有纯属杜撰“茶圣陆羽登临"磐安亦未见文献记载。

 此事的由来是这样的:2005年当地发现了一处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玉山古茶场,其历史至多由南宋榷茶所和茶叶交易市场演变而来,好事者却将此与晋代高道许逊挂上了钩,编造出所谓民间传说。

 古茶场中有个茶场庙,据介绍,供奉的真君大帝许逊与农村很多庵庙一样,本是有求皆应的万能神。但经好事者渲染以后“茶场庙”已变为“茶神庙”万能神许真君变成了专司茶事的许茶神。

 支遁——东晋高僧、佛学家无茶事记载

 2014年,浙江新昌为印证晋代茶史,将东晋高僧、佛学家支遁(314-366)推为茶祖。

 支遁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于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

图片

《世说新语》记载支爱养马养鹤五代前,有人根据其爱马故事绘有《神骏图》图为中国邮政2006年发行的《神骏图》邮票

 《世说新语》记载支盾爱马爱鹤,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其茶事记载。有作者发现其诗作中关于与茶相关的摘句纯属牵强附会,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请看被该作者视为茶句的摘句:

 “……漂蕊翳流泠。芙蕖育绅葩,倾柯献朝荣。芬津霈四境……”(《四月八日赞佛诗》)

 “霄崖育灵蔼,神蔬含润长。丹沙映翠濑,芳芝曜五爽。”(《咏怀诗五首其三》)

 “……采练衔神蔬。高吟漱芳醴……”(《述怀诗二首其一》)

 “云岑竦太荒,落落英岊布。回壑伫兰泉,秀岭攒嘉树。蔚荟微游禽,峥嵘绝蹊路。中有冲希子,端坐摹太素。”(《咏禅思道人》)

 “芬津”“芳芝”“芳醴”之“芬”“芳”均为形容词“津”一般理解为汁液或唾液“芝”泛指各类香草“醴”指美酒。这些诗句里很难找到茶文化元素。

 摘句者认为,最能代表茶文化的是《咏禅思道人》中的“嘉树”两字,认为嘉树、嘉木是茶的代称。其实不然凡是桂花、玉兰红杏杨梅等名花优果均可称为嘉树、良木没有写出茶茗等专用名词,不能想当然说这就是茶叶。从诗句来看,之所以用“嘉树”主要是押韵需要,如果换韵。则会用“良木”等词代替,这又如何解释呢?

 关于梅福、诸葛亮许逊、支盾4位历史名人,所有从事茶史研究的专家、学者都在广泛搜寻,史料中找不到他们的茶文化元素,从中可以反证他们并不爱茶。甚至不认识茶尤其是支盾。诗文中记载了这么多植物和香草,何以不见茶呢?

 结语:遵循学术规范慎称茶祖、茶神

 综上所述,在上述当代各地宣传的六位茶祖茶神中,仅有葛玄具有可采信文献记载为最早植茶人其余五位或为虚构或无茶事文献记载或有近代记载而不能采信。

 凡是熟悉《茶经》和中国茶史的海内外专家、学者。都能见证当代中国上述地方违背史实和学术原则牵强附会,甚至尊奉虚构人物为茶祖、茶神的造神运动。

 而这些还不包括各地宣传的全部古代茶祖。如唐代以后的高道叶法善等人限于篇幅笔者从略。各地还在不断发掘茶祖、茶神。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雅俗共赏但愿不要“江湖化”笔者担忧的是,不仅是这些茶祖、茶神,包括当代随意编造出来的茶史茶事都出现了“江湖化”倾向值得领导和专家、学者重视。

 90后四川绵阳籍茶文化作者洪漠如,最近在2016年第10期《茶博览》发表的《从荼祖崇拜看茶文化中“英雄主义”》【8】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把这类茶神茶祖的崇拜以科学研究的姿态去面对,也确实是暴露了茶文化的脆弱性。至少说中国茶文化还在'个人英雄主义'阶段!……这种文化格局在面向世界做推广的时候让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在认知中国茶的时候新增了很多障碍。作为西方世界,向来以品牌价值观为认知导向骤然间要让他们接受英雄主义’延伸的产品,可能会接受迟钝。茶文化中的'英雄主义会不会成为我们'一路向西推广的拦路虎最终的事实会得以印证!"

 在这些茶祖、茶神文化的影响下,当下整个茶文化领域随意想象、文而化之的现象比较严重包括一些著名茶文化专家学者在内的很多茶文化人士、先后跟笔者说起,现在茶文化书籍这么多。说法这么乱。究竟信谁的?感到无所适从,莫衷一是。

 2004年瑞士日内瓦大学汉学家朱费瑞在《不爱喝茶的中国人能算中国人吗?》一文中曾对神农茶事提出质疑:“中国所有与茶叶有关的文章都令人厌烦地写着中国有五千年的饮茶历史,咱们来验证一下这五千年的饮茶历史的说法到底出自何处。”他的质疑不无道理因为从神农到周代2000年间,无任何茶事记载。笔者以为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人物神农是《茶经》确立的茶文化代言人、其是否发现并利用茶并不重要国人都乐意树他为茶祖。

 中国茶文化底蕴足够丰厚,资源足够丰富,我们有共有的茶祖神农、茶圣陆羽,还要搞出那么多虚假的、牵强附会重复的地方茶祖、茶神干吗?就梅福、诸葛亮、许逊、支盾四位牵强附会被尊为茶祖、茶神者至多作为故事传说而不要作什么宣言、共识等官方认定。而将虚构人物吴理真以官方形式通过宣言“西汉茶祖”弄假成真。搞出巨型塑像让海内外茶人顶礼膜拜不仅滑稽可笑,学术认定则更为悲哀。

 就传说而言,笔者认同福建福鼎尊奉的太姥娘娘、云南普洱尊奉的远祖濮人,读者知道这些纯粹是远古传说,而不会弄假成真。

 这类虚假的牵强附会的茶祖茶神,除了便于地方上忽悠说故事.就中国茶文化整体形象而言“江湖化”是文化混乱的象征与文化自信相悖绝非好事。对受众来说,尤其是向海外推广中国茶文化必将会引起认知上的困难和障碍。

 当下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茶文化、诸多专家学者投身研究。很多地方正在编撰茶文化史、志之类文献笔者提出上述例子,无意冒犯任何当事人只是希望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勉努力做到科学严谨重视学术规范重视文献出处精准发掘、解读和表述茶文化正本清源.杜绝虚假。牵强附会之茶史、茶事充分重视其中的负面影响消除而不是增加海内外人士认知中国茶文化的障碍不要让当代成为错误茶史最多的年代。

[参考文献]

[1](宋)陈誉卿嘉定赤城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2]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EB/OL]http://www.docin.com/p-1455199663.html.

[3]竺济法,子虚乌有吴理真--关于“吴理真虚构说”的四点特征和相关考述[M]中国茶叶2014(3)。

[4]竺济法,各地四种茶文化宣言共识中的茶史与学术错误[J]农业考古,2015(4).

[5]竺济法,以讹传讹非学术科学严谨学之本--简评几项茶史学术错误及其影响[J]农业考古,2015(4)。

[6]王旭烽,玉山古茶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

[7]陈林森.云峰茶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8]洪漠如.从茶祖崇拜看茶文化中英雄主义[J].茶博览,2016(10).

注:文章来自网络,侵删

葛仙山葛仙

官方微信公众号

江西省道教协会

微信公众号

閤皂山大万寿崇真宫

微信公众号

江西民族宗教

微信公众号

seo seo